图书介绍
全国高等院校土木与建筑专业十二五创新规划教材 建筑结构与抗震设计【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玉敏,苏幼坡,韩建强主编;徐国强,杨志年,王宁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41671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55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264页
- 主题词:建筑结构-防震设计-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全国高等院校土木与建筑专业十二五创新规划教材 建筑结构与抗震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地震基础知识与建筑抗震设防1
1.1 地震与地震动2
1.1.1 地球的构造2
1.1.2 地震类型与成因3
1.1.3 地震波5
1.1.4 地震强度6
1.1.5 常用术语12
1.2 地震活动与地震分布12
1.2.1 世界地震活动12
1.2.2 我国地震活动13
1.2.3 我国严重的地震灾害14
1.3 地震的破坏作用15
1.3.1 地表的破坏现象15
1.3.2 建筑物的破坏16
1.3.3 次生灾害17
1.4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18
1.4.1 抗震设防依据18
1.4.2 建筑抗震设防要求20
1.4.3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及设防标准21
1.5 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22
1.5.1 场地、地基和基础的要求23
1.5.2 建筑结构的规则性23
1.5.3 抗震结构体系26
1.5.4 结构构件27
1.5.5 非结构构件27
思考题28
第2章 场地、地基与基础29
2.1 场地30
2.1.1 场地和地基的破坏作用31
2.1.2 场地的地震动作用31
2.2 场地分类31
2.2.1 场地条件对震害的影响31
2.2.2 覆盖层厚度32
2.2.3 场地土类型33
2.2.4 场地类别划分33
2.3 天然地基与基础34
2.3.1 地基抗震设计原则34
2.3.2 地基土抗震承载力35
2.3.3 地基抗震验算35
2.4 液化土地基36
2.4.1 地基土液化及其影响因素36
2.4.2 液化的判别37
2.4.3 液化地基的评价39
2.4.4 液化地基的抗震措施40
2.5 桩基的抗震验算41
2.5.1 非液化土中桩基抗震验算41
2.5.2 液化土中桩基抗震验算42
思考题43
第3章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45
3.1 概述46
3.2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47
3.2.1 计算简图47
3.2.2 运动方程47
3.2.3 自由振动48
3.2.4 强迫振动50
3.3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其反应谱51
3.3.1 水平地震作用的基本公式51
3.3.2 地震反应谱52
3.3.3 标准反应谱53
3.3.4 设计反应谱55
3.4 多自由度弹性体系地震反应分析的振型分解法57
3.4.1 计算简图57
3.4.2 运动方程57
3.4.3 自由振动59
3.4.4 振型分解法72
3.5 多自由度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76
3.5.1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76
3.5.2 底部剪力法78
3.6 结构的地震扭转效应83
3.6.1 刚心与质心83
3.6.2 单层偏心结构的振动84
3.6.3 多层偏心结构的振动87
3.6.4 偏心结构的地震作用89
3.7 地基与结构的相互作用92
3.7.1 地基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92
3.7.2 考虑地基结构相互作用的抗震设计93
3.8 竖向地震作用94
3.8.1 高耸结构和高层建筑94
3.8.2 屋盖结构95
3.8.3 其他结构96
3.9 结构地震反应的时程分析法96
3.9.1 概述96
3.9.2 恢复力特性曲线97
3.9.3 结构的计算模型98
3.9.4 地震波的选用102
3.9.5 地震反应的数值分析法104
3.10, ,建筑结构抗震验算106
3.10.1 结构抗震承载力验算107
3.10.2 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109
思考题113
第4章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115
4.1 震害分析116
4.2 抗震设计的一般要求120
4.2.1 结构体系选择121
4.2.2 结构布置122
4.2.3 抗震等级126
4.3 框架内力与位移计算127
4.3.1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128
4.3.2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的计算128
4.3.3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129
4.3.4 竖向荷载下的梁端弯矩调幅129
4.3.5 竖向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129
4.3.6 内力组合130
4.3.7 框架结构位移验算132
4.4 框架结构构件设计133
4.4.1 框架梁截面设计133
4.4.2 框架柱截面设计136
4.4.3 框架节点抗震设计142
4.5 抗震墙结构抗震设计146
4.5.1 抗震墙的厚度及墙肢长度146
4.5.2 抗震墙的分布钢筋146
4.5.3 轴压比限值147
4.5.4 边缘构件147
4.5.5 连梁149
4.6 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基本要求149
4.7 多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案例150
4.7.1 工程概况150
4.7.2 设计依据150
4.7.3 截面尺寸初步估计151
4.7.4 荷载计算152
4.7.5 梁、柱刚度计算154
4.7.6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及侧移验算155
4.7.7 内力计算157
4.7.8 荷载组合及调整158
4.7.9 框架梁配筋计算160
4.7.10 框架柱配筋计算162
思考题164
第5章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165
5.1 震害及分析166
5.1.1 墙体的破坏167
5.1.2 墙体转角处的破坏167
5.1.3 楼梯间的破坏168
5.1.4 内外墙连接处的破坏168
5.1.5 屋盖的破坏168
5.1.6 突出屋面小房间的震害169
5.2 结构方案与结构布置169
5.2.1 基本要求169
5.2.2 房屋总高度和层数限值169
5.2.3 房屋最大高宽比170
5.2.4 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171
5.2.5 房屋局部尺寸171
5.3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计算172
5.3.1 计算简图172
5.3.2 地震作用173
5.3.3 楼层地震剪力在墙体中的分配174
5.3.4 墙体抗震承载力验算179
5.4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181
5.4.1 多层砖房构造措施181
5.4.2 多层砌块结构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185
5.5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计算案例186
思考题189
第6章 多层和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191
6.1 多层和高层钢结构的主要震害特征192
6.1.1 节点连接破坏192
6.1.2 构件破坏195
6.1.3 结构倒塌195
6.2 多层和高层钢结构的选型与结构布置196
6.2.1 结构选型196
6.2.2 钢结构抗震等级197
6.2.3 结构平面布置197
6.2.4 结构竖向布置199
6.2.5 结构布置的其他要求199
6.3 多层和高层钢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200
6.3.1 优先采用延性好的结构方案200
6.3.2 多道结构防线要求200
6.3.3 强节点弱构件要求200
6.3.4 强柱弱梁要求203
6.3.5 偏心支撑框架弱消能梁段要求203
6.3.6 其他抗震特殊要求204
6.4 多层和高层钢结构的抗震计算要求207
6.4.1 计算模型207
6.4.2 阻尼比208
6.4.3 计算有关要求208
6.5 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抗震构造要求209
6.5.1 纯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209
6.5.2 中心支撑框架抗震构造措施212
6.5.3 偏心支撑框架抗震构造措施214
思考题216
第7章 隔震与消能减震及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217
7.1 概述218
7.2 隔震结构房屋设计219
7.2.1 结构隔震原理219
7.2.2 隔震系统的构成219
7.2.3 隔震结构的设计要点220
7.3 消能减震结构设计225
7.3.1 消能减震部件及其布置225
7.3.2 消能减震设计计算要点225
7.3.3 消能部件附加给结构的有效阻尼比和有效刚度确定226
7.3.4 支撑构件刚度或恢复力滞回模型的要求227
7.3.5 消能器的性能检验227
7.3.6 消能部件的连接227
7.4 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规定228
7.4.1 一般要求228
7.4.2 基本计算要求228
7.4.3 建筑非结构构件的基本抗震措施229
7.4.4 建筑附属机电设备支架的基本抗震措施231
思考题232
第8章 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233
8.1 概述234
8.2 抗震设防目标235
8.3 结构性能目标选择236
8.4 性能设计指标的选定及设计方法237
8.5 不同抗震性能水准位移控制目标239
8.6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对弹塑性计算分析的要求239
思考题240
附录A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241
参考文献255
热门推荐
- 301400.html
- 687695.html
- 127431.html
- 2377582.html
- 2040871.html
- 1445898.html
- 3900222.html
- 3482346.html
- 1327723.html
- 21360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26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893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02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82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51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78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8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62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636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00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