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软交换技术与协议【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糜正琨,王文鼐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0248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27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64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软交换技术与协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电信网技术发展和演进策略1
1.1 电信业务和技术的发展趋势1
1.1.1 网络业务数据化趋势1
1.1.2 网络技术分组化趋势2
1.1.3 网络技术光纤化趋势6
1.1.4 网络技术无线化趋势11
1.2 电信网演进策略12
1.2.1 网络结构演进12
1.2.2 网络技术演进15
1.2.3 网络业务演进25
1.3 软交换技术26
1.3.1 发展背景26
1.3.2 网络体系结构31
1.3.3 接口和协议36
第2章 DSL技术概述38
2.1 引言38
2.2 用户环路的组成结构40
2.2.1 传统电话网的结构40
2.2.2 用户环路的结构42
2.2.3 用户环路规划设计的规则44
2.3 DSL的信号环境48
2.3.1 铜线的传输损耗和容量48
2.3.2 串扰和其它噪声50
2.3.3 混合线圈和回波52
2.4 常用的DSL信号处理技术53
2.4.1 线路编码和调制技术53
2.4.2 回波抵消57
2.4.3 信道均衡57
2.4.4 误码控制61
第3章 高速数字用户线路(HDSL)67
3.1 基本原理67
3.1.1 线路编码技术67
3.1.2 回波抵消技术68
3.1.3 高速自适应滤波技术69
3.1.4 HDSL系统的体系结构69
3.2 收发信机和线路码71
3.2.1 收发信机的功能和线路码71
3.2.2 HDSL的性能目标75
3.3 技术标准77
3.3.1 HDSL收发信机技术指标77
3.3.2 扰码和解扰78
3.3.3 HDSL的帧结构80
3.3.4 HDSL的初始化过程80
3.4 HDSL283
3.4.1 HDSL2的参考模型和功能83
3.4.2 HDSL2的帧结构85
3.4.3 初始化过程87
第4章 ADSL90
4.1 基本原理90
4.1.1 ADSL的基本体系结构91
4.1.2 CAP/QAM调制技术93
4.1.3 DMT调制技术96
4.1.4 FEC和间插技术99
4.2 收发信机和线路码102
4.2.1 DMT ADSL的线路码和收发信机102
4.2.2 CAP ADSL的线路编码105
4.3 技术标准107
4.3.1 DMT ADSL的技术标准107
4.3.2 CAP/QAM ADSL系统121
4.4 子速率ADSL126
4.4.1 子速率ADSL的特点127
4.4.2 子速率ADSL的规范131
第5章 甚高速DSL(VDSL)134
5.1 VDSL的应用环境134
5.1.1 VDSL的基本体系结构134
5.1.2 VDSL的串扰136
5.1.3 射频干扰137
5.1.4 速率和距离139
5.1.5 频率分配140
5.2 VDSL的线路编码技术141
5.2.1 CAP/QAM方式的VDSL141
5.2.2 DMT方法的VDSL145
5.3 VDSL的标准147
5.3.1 标准化组织和机构及其工作范围148
5.3.2 VDSL标准提案150
5.4 CAP/QAM VDSL的规范153
5.4.1 参考模型153
5.4.2 PMD子层和TC子层154
5.4.3 VDSL的OAM157
第6章 ATM网络协议163
6.1 ATM网络的基本概念163
6.1.1 ATM信元164
6.1.2 ATM网络的基本运行过程165
6.1.3 虚信道连接和虚通道连接166
6.2 ATM协议参考模型167
6.2.1 分层模型167
6.2.2 多平面模型172
6.3 ATM层的功能和协议174
6.3.1 ATM信元格式和编码174
6.3.2 UNI的ATM层功能178
6.3.3 ATM层的交换179
6.3.4 ATM层的操作、维护和管理181
6.4 AAL层的功能和协议182
6.4.1 AAL的功能182
6.4.2 AAL服务类别和类型184
6.4.3 AAL类型185
6.5 ATM业务流量管理194
6.5.1 基于连接的业务流量管理195
6.5.2 基于逐个信元的管理196
6.5.3 业务流量协定198
第7章 ATM交换和信令202
7.1 ATM交换原理202
7.1.1 交换需求203
7.1.2 空分交换和时分交换203
7.1.3 数字交叉连接204
7.1.4 交换织构205
7.1.5 基本交换模块207
7.2 ATM交换技术和织构210
7.2.1 时分交换织构210
7.2.2 纵横式交换211
7.2.3 Banyan和Delta交换网络213
7.3 UNI信令217
7.3.1 用户网络接口的信令体系结构217
7.3.2 Q.2931信令协议219
7.3.3 信令适配228
7.4 NNI信令232
7.4.1 公共信道信令和B-ISUP233
7.4.2 B-ISUP的消息和参数235
7.4.3 UNI和NNI的信令互操作238
第8章 ATM话音(VOA)传送技术243
8.1 VOA基本原理243
8.1.1 分组话音技术243
8.1.2 VTOA技术方案247
8.2 话音编码技术248
8.2.1 脉码调制(PCM)249
8.2.2 自适应差分脉码调制(ADPCM)251
8.2.3 低速率话音编码技术252
8.3 适配技术255
8.3.1 电路仿真(CES)的适配技术及规范256
8.3.2 结构化CES的适配技术及规范258
8.3.3 动态带宽电路仿真的适配技术及规范261
8.3.4 经由AAL2的适配264
8.4 信令互通技术271
8.4.1 AAL1中继的信令互通271
8.4.2 AAL2中继的信令互通277
第9章 SDH与ATM的接口技术286
9.1 SDH的基本原理286
9.1.1 速率与帧结构287
9.1.2 开销及其功能290
9.1.3 同步复用和映射293
9.2 SDH与ATM的接口规范296
9.2.1 ATM信元的映射方法和需求296
9.2.2 ATM信元映射进入VC-3/VC-4的规范297
9.2.3 ATM信元映射进入VC-12的规范297
9.2.4 ATM信元映射进入VC-4-Xc的规范298
第10章 IP接入技术300
10.1 IP接入一般原理300
10.1.1 IP接入的功能要求300
10.1.2 IP接入网参考模型302
10.1.3 IP接入方式304
10.2 PPP协议309
10.2.1 PPP协议功能309
10.2.2 PPP帧封装结构311
10.2.3 LCP318
10.3 AAA协议323
10.3.1 AAA网络结构323
10.3.2 认证协议324
10.3.3 RADIUS协议326
10.3.4 Diameter协议328
10.4 L2TP隧道协议330
10.4.1 网络环境和协议结构330
10.4.2 消息格式和类型332
10.4.3 协议操作过程336
10.5 ADSL宽带IP接入339
10.5.1 IP over ADSL340
10.5.2 ATM over ADSL340
10.6 IPSec安全协议342
10.6.1 IPSec体系结构342
10.6.2 认证头(AH)349
10.6.3 封装安全载荷(ESP)350
10.6.4 密钥和安全协定管理351
10.7 IP数据流旁路技术353
10.7.1 问题的提出353
10.7.2 IP数据流识别356
10.7.3 IP数据流旁路网络结构358
第11章 IP电话技术和协议362
11.1 IP电话关键技术和结构模型362
11.1.1 IP电话关键技术362
11.1.2 IP电话结构模型368
11.2 RTP和RTCP协议371
11.2.1 协议设计思想371
11.2.2 RTP协议372
11.2.3 RTCP协议377
11.3 H.323系统技术和协议383
11.3.1 系统概述383
11.3.2 RAS协议387
11.3.3 呼叫信令协议391
11.3.4 媒体控制协议(H.245)402
11.4 SIP系统技术和协议408
11.4.1 SIP系统概述408
11.4.2 SDP协议411
11.4.3 SIP协议416
第12章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H.248)426
12.1 分离网关技术426
12.1.1 分离网关基本思想426
12.1.2 分离网关网络结构428
12.1.3 网关控制协议430
12.2 网关对象及其描述431
12.2.1 连接模型431
12.2.2 关联域433
12.2.3 终端433
12.3 终端特性描述语435
12.3.1 概述435
12.3.2 媒体描述438
12.3.3 事件描述语440
12.3.4 数字映像441
12.3.5 信号描述444
12.4 网关控制命令445
12.4.1 H.248命令集445
12.4.2 事务通信方式450
12.4.3 消息结构和传送452
12.5 呼叫控制流程示例456
12.5.1 初始化过程457
12.5.2 呼叫建立过程460
12.5.3 呼叫释放过程472
第13章 MPLS技术和协议476
13.1 技术发展背景476
13.1.1 IP/ATM结合技术演进476
13.1.2 重叠模型480
13.1.3 集成模型482
13.2 标记交换基本技术485
13.2.1 一般路由技术485
13.2.2 转发技术488
13.2.3 控制技术491
13.2.4 边缘设备500
13.3 多协议标记交换501
13.3.1 标记分配和分发501
13.3.2 标记结构和标记栈506
13.3.3 标记分发协议511
13.3.4 VC合并515
13.3.5 环路检测和预防517
13.3.6 多播521
13.4 QoS技术524
13.4.1 综合服务524
13.4.2 区分服务528
13.4.3 MPLS网络的RSVP实现机制531
13.4.4 MPLS网络的区分服务533
第14章 Siemens网络演进策略538
14.1 概述538
14.2 EWSD超强节点543
14.3 SURPASS计划548
第15章 SURPASS系统552
15.1 SURPASS系统结构552
15.2 hiA558
15.3 hiG564
15.4 hiQ570
15.5 hiS587
15.6 hiR592
15.7 Net Manager594
15.8 演进实施方案596
15.8.1 网络演进方案597
15.8.2 设备演进方案600
15.8.3 业务演进方案603
缩略语608
热门推荐
- 3902696.html
- 1039491.html
- 3305625.html
- 1562730.html
- 3234472.html
- 2563748.html
- 3546292.html
- 3183328.html
- 221145.html
- 32177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660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039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174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67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349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21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15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550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602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61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