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脊柱推拿的基础与临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脊柱推拿的基础与临床
  • 李义凯主编;常晓涛,王莉,张蕾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30517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672页
  • 文件大小:109MB
  • 文件页数:693页
  • 主题词:脊椎病-按摩疗法(中医)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脊柱推拿的基础与临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1

第一节 脊柱推拿研究概述1

第二节 脊柱推拿的基础研究概况3

第三节 中国的脊柱推拿6

第四节 脊柱推拿的安全性11

第五节 与脊柱推拿相关的基本力学概念15

第六节 脊柱推拿生物力学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22

第二章 中国脊柱推拿的历史27

第一节 中国脊柱推拿的理论基础28

第二节 中国脊柱推拿手法的起源和发展30

第三节 中国脊柱推拿手法的分类38

第四节 对中国脊柱推拿未来发展的展望43

第三章 脊柱推拿的历史及其假说45

第一节 推拿的定义45

第二节 推拿的历史47

第三节 整骨术51

第四节 按脊疗法52

第五节 脊柱推拿术语54

第六节 脊柱推拿疗法的作用机制假说55

第七节 小结62

第四章 脊柱脊髓的临床解剖学65

第一节 脊柱的解剖65

第二节 脊髓的应用解剖87

第五章 脊柱推拿手法的生理作用机制97

第一节 脊椎关节半脱位98

第二节 脊柱调整与脊柱推拿101

第三节 关节神经学102

第四节 疼痛109

第五节 脊柱推拿或松动疗法的临床疗效125

第六节 软组织推拿手法125

第七节 扳机点疗法129

第八节 结论137

第六章 脊柱源性痛的神经解剖学基础140

第一节 痛觉的概念140

第二节 伤害性感受器140

第三节 痛觉的初级中枢142

第四节 伤害性信息的上行传导束145

第五节 痛觉的高级整合中枢146

第六节 痛觉的分子机制146

第七节 痛觉的调制147

第八节 疼痛的病理生理150

第九节 外周刺激镇痛153

第十节 脊髓节段与周围神经的皮肤感觉区分布156

第十一节 坐骨神经痛156

第十二节 阴部神经痛与尾神经痛159

第十三节 腰神经痛160

第十四节 可引起腰骶部神经痛的各种疾病163

第十五节 胸部神经痛174

第十六节 臂神经痛177

第十七节 可引起臂神经痛的各种疾病179

第十八节 上颈部神经痛181

第七章 椎间盘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病理生理学185

第一节 椎间盘的生理学和生物化学185

第二节 椎间盘的神经支配186

第三节 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生理学187

第四节 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191

第八章 骶髂关节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研究195

第一节 骶髂关节的骨性结构195

第二节 韧带解剖196

第三节 肌肉和其他组织197

第四节 运动学研究198

第五节 研究SI关节方法学上的错误199

第六节 临床意义和治疗200

第七节 对强直性脊柱炎的再认识202

第八节 结论204

第九章 寰枢关节半脱位207

第十章 脊椎关节半脱位223

第一节 半脱位的力学定义223

第二节 半脱位:一种电现象237

第十一章 推拿局部镇痛研究248

第十二章 脊柱推拿治疗腰背痛257

第十三章 骨变形263

第一节 基本概念263

第二节 骨结构对应力的反应272

第三节 神经障碍的应用280

第四节 颈椎的病理学研究285

第十四章 脊柱韧带的变形290

第一节 韧带总的力学特征291

第二节 脊柱韧带的解剖学293

第三节 脊柱韧带的大体解剖及功能297

第四节 结论302

第十五章 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形304

第一节 概述304

第二节 齿状韧带308

第三节 脊神经根309

第四节 延髓和后脑310

第五节 病理状态下的神经生物力学312

第六节 脊髓的病理动力学313

第七节 神经根的病理性动力学316

第八节 半脱位对脑神经的影响317

第九节 组织动力应力学概念317

第十六章 对神经根压迫的再认识320

第一节 基础解剖学知识321

第二节 神经根受压的因素324

第三节 压迫对神经根的影响326

第四节 炎性介质331

第五节 疼痛的产生332

第六节 鉴别诊断及发病率333

第七节 双卡综合征335

第八节 结论336

第十七章 脑血管的基础与临床339

第一节 血管壁的构造339

第二节 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339

第三节 脑血管的应用解剖学概况343

第四节 头颈部位置对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356

第五节 颈部推拿引起脑卒中的临床概况及其发生机制358

第六节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362

第十八章 来自姿势性本体感受器的神经干扰368

第一节 概述368

第二节 运动单位节段369

第三节 椎间盘的神经学和本体感受器369

第四节 神经学370

第五节 本体感受纤维和外感受纤维374

第六节 关节神经学374

第七节 本体反射对肌张力的控制375

第八节 失神经支配的Cannon定律378

第九节 结论379

第十九章 基本的生物力学概念383

第一节 一些基本的力学概念383

第二节 定义举例384

第三节 三维空间上的螺旋轴389

第四节 螺旋轴理论对脊柱推拿专业的意义390

第五节 脊柱的耦合运动391

第六节 颈椎节段的平移392

第七节 结果394

第八节 扭矩:被脊柱推拿误用的术语396

第九节 脊柱力学对脊柱推拿专业的意义401

第二十章 理想状态下正常人体的直立静态脊柱403

第一节 理想静态脊柱模型的构建方法403

第二节 用于脊柱各个圆弧的Delmas标准(H/L=0.9 5)404

第三节 为什么在矢状面上脊柱静态模型的曲度呈圆弧形406

第四节 用于测量异常曲度的理想静态正常脊柱模型的应用407

第五节 结论410

第二十一章 前后位垂直脊柱与C-脊柱螺旋模型的理论412

第一节 前后位上的“垂直脊柱”与Johnston的“C形脊柱”413

第二节 在头颅和胸廓球形体的耦合运动中颈、胸和腰椎的躯体位置416

第三节 变形所导致的组织变化418

第四节 肌肉的起止-嵌入角420

第五节 Johnson“C-脊柱”的强度、抗外力和弹性421

第二十二章 脊柱的力学模型423

第一节 基本力学概念424

第二节 脊柱在力学上的问题427

第三节 脊柱运动节段的研究428

第四节 实验研究概述429

第五节 实验研究:继发性的改变430

第六节 脊柱运动节段的模型431

第七节 盘-体单元模型431

第八节 全脊柱的力学研究433

第九节 小结434

第二十三章 异常体位:头、胸和骨盆在三维空间的旋转和平移变化436

第一节 前言436

第二节 头、胸和骨盆运动的自由度437

第三节 体位姿势的变换440

第四节 前后位和侧位上的简化体位变换441

第五节 结论和提示444

第二十四章 腰椎的动力学变化:活动度增大与活动度减小448

第一节 早期腰椎运动学研究448

第二节 近年来脊柱运动学的研究进展449

第三节 小结453

第二十五章 足部姿势对脊柱力学结构的影响455

第一节 足部结构456

第二节 足、下肢和骨盆的运动457

第三节 步态类型459

第四节 旋前综合征与腰痛的关系460

第五节 对足旋前的生物力学分析461

第六节 足旋前与腰痛的关系463

第七节 足旋前的检查463

第八节 足旋前的治疗464

第九节 结论和提示465

第二十六章 躯体姿势与机体健康467

第一节 文献回顾467

第二节 交感神经469

第三节 交感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471

第四节 躯体自主神经反射472

第五节 易化状态473

第六节 本体感受器和易化作用473

第七节 反射阻断474

第八节 推拿的作用474

第九节 整体躯体姿势的观念475

第十节 结论476

第二十七章 弹性、塑性和黏性变形的流变学478

第一节 简介478

第二节 应变类型480

第三节 流变学特性481

第四节 其他流变学术语484

第五节 生物材料的特征486

第六节 结论490

第二十八章 “椎骨错缝”动物模型492

第二十九章 颈部软组织的生物力学特性研究500

第一节 颈部软组织病变在颈椎发病学中的研究进展500

第二节 颈部软组织的生物力学特性研究506

第三十章 挥鞭伤的损伤机制516

第一节 基本的物理学定义517

第二节 车辆追尾时的力学原理517

第三节 汽车撞毁的程度与加速度和颈部损伤没有必然的联系519

第四节 头部相对于躯干的加速度523

第五节 过伸阶段所致的损伤524

第六节 过屈阶段所致的损伤525

第七节 临床症状525

第八节 挥鞭伤的治疗526

第三十一章 颈椎牵引529

第一节 颈椎牵引的历史529

第二节 牵引疗法的临床应用529

第三节 颈椎脱位的复位531

第四节 牵引在非手术疗法中的应用532

第五节 软组织537

第六节 韧带损伤539

第七节 后伸牵引543

第三十二章 脊柱手法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549

第一节 脊柱手法在体生物力学研究549

第二节 脊柱手法的离体研究553

第三节 力学模型研究557

第三十三章 常用的脊柱生物力学实验方法560

第一节 生物力学实验的特点560

第二节 生物力学实验造模560

第三节 生物力学实验的主要力学指标561

第四节 生物力学实验的测试手段561

第五节 生物力学实验的测试仪器、设备562

第六节 生物力学实验测试方法564

第三十四章 脊柱标本的制作571

第一节 背肌标本制作法571

第二节 脊柱韧带标本制作法571

第三节 椎动脉标本制作法572

第四节 椎骨的常见变异与畸形572

第五节 脊柱骨骼标本的制作法572

第六节 神经系统概观标本制作法574

第三十五章 女性骨质疏松性脊柱畸形的分类研究及其运动、平衡能力的在体对比分析576

第三十六章 脊柱评估589

第一节 常用手法及其临床应用591

第二节 脊柱功能评价的内容593

第三节 脊柱推拿的安全性评价617

第三十七章 常用的中国脊柱推拿手法619

第一节 扳法619

第二节 扳颈法625

第三节 胸背部扳法634

第四节 扳腰法638

第五节 旋转法642

第六节 牵颈旋转法645

第七节 旋颈法646

第八节 旋胸法648

第九节 旋腰法648

第三十八章 功法防治脊柱病650

第一节 功法概述650

第二节 脊柱疾病锻炼的常用推拿功法652

第三节 推拿功法防治脊柱疾病的研究进展667

热门推荐